每日伏案苦读,总觉得时光匆匆,转眼物是人非。而那些令我们怀念的人和事,总会在记忆里定格下来,一直鼓励着我们,在艰难的日子笑出声来。 下期学生作文为“秋日”,题材不限,1200字以内,来稿请注明学校、班级、姓名、指导老师以及评语。 主持人:贺秋平 本期推荐: 心安是吾乡 作者:吴鸣 寄情于何处,我便不伤感? 身边的人都知道我有一件追悔莫及却又无法弥补的事,那件事是关于你的。曾经有一个人为我倾尽所有,乃至生命,无怨无悔,而我却弃之不顾,远走他乡。弥留之际,她忍受着剧痛迟迟不愿闭眼,只为能再望我一眼……我这才意识到,生命中的那颗彗星真的陨落了,而我所拥有的只是那抹不掉的记忆! 当我牙牙学语时,便和你生活在了一起。年幼的我对那时的事情没有记忆,只听村里的老人们提起过——是你挽救了我的生命。七岁那年,我得天花,就是农村所说的“开花”、“出花”。我高烧不退,没有了往昔的活泼,营养不良,嘴唇溃烂……是你,细心地照顾我,可我依旧不见起色。你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。白天看着我,晚上陪着我,拉着我的小手,抚摸我的额头,夜以继日,无微不至。 病愈后,我的嘴抽了,那是我的伤;但却是你对我的爱,让我有了重生的机会。小小的我知道你对我好,可却没学会爱该如何回报,于是依旧汲取着爱的温暖。 后来,小屁孩长大了。我天真地以为自己可以努力撑起一片天空,足够你我快乐的生活。或许是对知识的渴望,抑或许是对城市的向往。我毅然决定弃你,转学。以后的日子我过得很好,感受到了别样的精彩,别样的温暖。直到得知你病危的消息,那一刻,我才意识到我错了。泪水像断线的珠子从脸上滑落,瞬间崩溃的我无所适从。那是期末考试的前一天,我匆匆地回了家。看到炕头上的你,明明很痛苦,却故作微笑,望着我说,“好好学习,与别人好好相处。”然后,闭上了眼。我知道你一直硬撑着,就是为了再看我一眼。是啊,生命的最后一刻,你想的不是自己,心里依旧只有我,那个为了梦弃你而去的人。 时至今日,三年已过。可你的离开却成了我心中永远的伤,害怕触碰。因为,思念、悔恨的泪总在人静之时袭来,此时,夜不再静默,梦不再美好。我常常这样责问自己,是因为我,你过早地走了吗?若我当初没做那个决定,或许你就会少几份不见的思、挂念的愁,你会开心快乐地多陪我几年。 12月2日快到了。可那一天,我回不去,依旧是那陈旧的理由——考试。 我在远方,多想捧一束菊,伫立在你的坟前,用心一直守护着你。心安是吾乡,愿世事静好! 评语:文章语言朴实,感情细腻,读罢引人深思。故人已去,希望你能将这份牵挂当做前行的动力,好好学习。 指导老师:刘翠云 菊花 杨晨(初三) 在四季的植物王国中,花草树木品种繁多、成千上万,我却对菊花情有独钟。前年初秋,爱花的爷爷带回了十几株菊花,供我们观赏。啊!那婀娜多姿的菊花真美啊!有的好似高山流水,从花蕊里伸出来,逶迤直下;有的宛如一个金球,花瓣紧紧包着花蕊;有的层层叠叠,朵朵菊花繁星点点,连成一片。菊花无论是单枝还是成片,都有它独特的美。 使我惊叹的是金菊和宝塔菊。金菊的花瓣又厚又多,层层叠叠。中间的花瓣亲密的簇拥在一起,最外层的花瓣微微地伸展出来,像几只娇小的手。颜色呈黄绿,在绿叶的衬托下,更显得秀气文静,像一个羞答答的小姑娘。那株嫁接而成的宝塔菊,一株花上,开出了各种各样的菊花,上细下宽,果真如宝塔,花枝上有白色的单瓣小菊花,有花瓣如带钩的蟹爪菊,还有金黄色的、紫色的,许多不知名的菊花,可真是琳琅满目,使人眼花缭乱。 菊花不但用它的美吸引了我,而且它的精神也深深教育了我。 那年我六年级,刚拿到英语书时,什么也看不懂,一个一个单词查要费好长时间哪,将近一千六百多个单词什么时候才背得完?后来我就退缩了,心里有一点不耐烦了。 过了一段时间,爷爷发现了我的退缩,把我拉到了那十几株茂盛的菊花旁,语重心长地说:“晨晨啊,你看菊花多么茂盛啊,严霜降临,它们还能顶着寒风盛开,多么值得赞颂啊!”爷爷看看菊花又看看我,聪明的我已经明白了爷爷的用意。我下决心学习菊花知难而进的精神,制定了计划,每天背单词,做练习,书上全是我密密麻麻的笔记。 考试那天,我认真地做题,仔细地检查,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出了一级合格,取得了证书。若不是菊花,我怎么会取得这样的成绩呢? 菊花,我爱你!我爱你的美丽,更爱你坚韧不拔的精神!“知难而进”,我会铭记于心,永远不会忘掉…… 评语:由菊花的美丽引申到菊花的精神,并把它作为学习、生活的榜样,文章视角独特,耐人寻味,非常好。 指导老师:刘翠云 崔老师 王滨月(初二) 小时候我有很长一段时间都住在奶奶家,那时性子野,总爱和镇上的孩子们一起玩,犹记得和他们一起爬过树摸过鱼掏过燕子窝,也常常不知疲惫地跑到几里地外的那所小学。 在那所小学,我认识了崔老师。 崔老师是体育老师,是位退役军人,岁已花甲,满头白发在阳光下闪闪发光。那时候只有语文和数学两门课,其余大多是副课,一二三年级在一个教室,常能听见里面在背三字经“人之初,性本善……”四五六年级在一个教室,常能听见里面传来朗朗读书声“前不见古人,后不见来者……” 学校的铃声很落后,铃铛还是崔老师自己做的。一到下课时间,崔老师的铃铛响起,孩子们蜂拥而出,拿起器材开始玩耍。崔老师就坐在不远处的木桩子上,嘴角噙着笑看宝贝似的看着这群孩子。 十岁那年,镇上的孩子们都放暑假了,我就跟着他们玩。他们提议去小学,放假后,其余老师都已回家,就剩崔老师一个看大门。我们穿梭在玉米地里,田地里散发着玉米的清香。因为怕被大人发现,所以只能出此下策。快到学校的时候还未出玉米地,远远就看见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,端着牙缸在地里浇水,嘴里还哼着不知名儿的小曲。 那是我第一次正面看崔老师,总觉得他白花花的头发耀的我刺眼,那小曲倒是好听,不过后来再没听过那小曲。 他发现了我们,笑着招手示意我们过去说“又来拿器材玩了吧,早给你们准备好了”。我们走过去,我走在最后,但他还是发现了我,露出惊讶的表情,我也才认真地看起他:头发花白,脸上已经开始浮现黄褐斑,背稍有些佝偻,穿着军绿色的常服,他笑起来时眼睛眯成一条缝,最重要的,他的左脸上有一道疤痕,像蜈蚣一样丑陋地趴在脸上。 有一年暑假,我正在奶奶院子里玩得正欢,老远就听见送信人匆忙的声音传来“发洪水了!发洪水了!”不过是几里地外的村子,没有波及我们。听说崔老师知道消息后赶着要去,村民们不让他去,可他脾气也倔,急得大吼:“为什么不让我去,是嫌我一把老骨头了?告诉你们,我身体里流着的是军人的血。”他用力地戳了戳心脏,大口大口地喘着气,说罢,踏着自行车走了。 后来镇上的人传来消息,崔老师为了救人,腿卡到了石缝里,虽然生命无大碍,可是医生说,需要截肢。 后来,我再没有见过崔老师,但还时常记起他,记得他白花花的头发,记得他哼的小曲儿。 评语:文章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,语言质朴通俗,读来令人倍感亲切;人物描写细致传神;结尾点明中心,含义深刻,耐人寻味,给人欲说还休之感。 指导老师:牟善鑫 |